在取得優良的種親之後,接下來的目標就是成功繁殖出後代
日本大鍬的繁殖並不困難,所以本篇只提出幾個重點部分。
一. 種親的狀態:
在交配前,我會先確認種親是否達到兩個標準:
(1)羽化6~12個月以上 (2)已經過冬。
達到這兩個條件的種親比較成熟,後續的交配跟繁殖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,
沒過冬或羽化時間不夠久的母蟲雖然還是可以產卵,但產量相較過冬成熟的母蟲來說是比較少的。
幼蟲的成長狀況也是成熟的母蟲生下來的比較理想。
以我自己的飼育管理舉例,我的母蟲大多集中在6~7月羽化,我會放到隔年的3~4月才會讓他們交配。
並且用冰箱(16~18度)讓種親完整冬眠至少一個月(完整是指中途不會睡睡醒醒的)
二. 交配
要交配時將母蟲放入公蟲的飼育環境,再放入供躲藏的木片就可以了。
把母蟲放到公蟲的飼育盒裡,同居7~14天。夠成熟的日大在這段時間內就會完成多次交配。
日大很喜歡躲藏在樹皮、果凍台底部,可以在公蟲盒子裡多放幾片樹皮或是一個底部有空間的果凍台,
這樣一來可以降低公母不合母蟲被爆的機率,也可以增加公母調情的機會。
(也可以將對蟲放入有軟木塞墊的圓型容器中觀察。)
三. 繁殖的時機:
我會選在3~4月,天氣回暖的春天讓種親交配、繁殖。
為了日後方便管理幼蟲,我會盡量集中在6~7月取得幼蟲。
四. 產房佈置
(在L號箱底部鋪滿3公分高的木屑並壓緊。)
在L號飼育箱中底部鋪上3公分高的木屑然後壓實,放進1~2根中硬的產卵木,
然後再次放入木屑將產卵木半埋固定,這樣就大功告成了(木屑與產卵木的濕度調整應人而異,在此就不多加描述)
日大雖然不會生在木屑裡,但是幼蟲偶爾會從產卵木吃到外面,
所以木屑雖然不用太講究,但還是挑大鍬幼蟲嚥得下去的比較好。溫度方面我是放在25度的冷氣房中管理。
(放入產卵木。圖中的木頭直徑10cm,長15cm。)
我也嘗試過完全不放木屑,只放一根大產卵木的產房,
母蟲一樣會生,產量大概20來隻。
手邊沒有木屑的朋友也可以嘗試看看喔!
至於菌瓶、菌床繁殖法我自己沒有嘗試過,
所以這方面就交給有經驗的朋友去講解吧。
(填入木屑固定產卵木,最後放入攀爬木跟高蛋白果凍就完成了。實際上木屑只需要到產卵木的一半高度即可。)
五. 取出幼蟲:
將母蟲放入產卵環境約一個半月後,就可以將母蟲取出。
我通常會再等半個月才開挖,減少挖到卵的機率。
取出的幼蟲可以暫時放在木屑中保管,或是直接投入菌瓶中(越早入菌越好)
如果因為不確定幼蟲的量而不知道該買多少菌瓶的朋友,可以先買少量的菌瓶重壓成菌杯,以避免浪費。
幼蟲入菌後就繼續放在25度的環境中飼養即可。
( 剛孵化不久的久留米日大幼蟲,可以先以木屑保管。 )
六. 日本飼育家的繁殖方式:
(日本飼育家-嶋源勝行先生的繁殖法。翻攝自BE-KUWA第61期。)
日本的大鍬玩家為了日後方便溫度統一調整,大多都會在固定時間內取得幼蟲。
不過,一個產卵環境放置快兩個月才開挖,假如公母其中一方有問題,
那除了白白浪費兩個月的時間外,甚至會影響到整個年度的飼育規劃。
為了預防這種情況,有的日本玩家在開挖上有比較特別的時間規劃。
他們在產卵環境中放入一根產卵木,然後每隔7~10天就採卵,
採得的卵以木屑或濕衛生紙保管,孵化後直接投入菌瓶中。
這樣有幾個優點:
(1)可以快速確認公母是否能正常生育(2)可以增加產卵總數(3)能在最早的時間點將幼蟲投入菌瓶中
缺點大致如下:
(1)需要短期間內不斷更換產卵木(2)採卵需要非常小心翼翼(3)會消耗不少時間與精力
對於像我這樣比較懶惰的玩家,這樣的方式有點太過勞累。
但我也經歷過等了兩個月結果一無所獲的情況。下一輪我會開始嘗試這樣的繁殖方式。
至於願不願意多費點心力在取得幼蟲上,增加成功的機會,就交給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判斷囉